文 / 2022網路治理研習營實習學員 徐O為
本場主持人為 Thomas Schneider ,與談人包括法國里爾的 EDHEC 商學院副教授 Gianclaudio Malgieri 、埃及國際專家 Golestan Radwan及 For Humanity 的執行董事Ryan。
在新興科技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本會議旨在討論如何監管新興技術,但從監管原則的訂定到監管實踐,仍然是需要持續討論的關鍵問題。隨著人工智慧 (AI) 和大數據的新興技術蓬勃發展,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技術革命。進步和創新是社會乃至於我們生活方式的原動力,新科技正全面性影響著全人類的點點滴滴,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的運行規則。雖然新興科技帶來多面向的好處,但同時伴隨著複雜而緊迫的法律、倫理、政策和經濟等等問題,迄今為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目前可以觀察到的是新興科技對人民享有的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民主演進的運作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它們需要仔細分析並採取治理監督行動。
法國里爾的 EDHEC 商學院副教授 Gianclaudio Malgieri 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重點是要能帶給社會大眾信任感且能被信賴。科技帶給人類便利,與此同時也產生隱私等資訊安全疑慮,人工智慧也可能傷人於無形,甚至有可能對於人類的身體、心理、社會與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人工智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可能需要人工智慧法案,同時也提出人工智慧法案實施的政治風險等,所以人類對人工智慧設計和開發的監督是極其重要且要慎重考慮。
埃及國際專家 Golestan Radwan 在發展人工智慧與新興技術監管提出兩點看法。一、跨區域對話的重要性。網路無遠弗屆,但不同國家與地區有不同的網路基礎建設,網路發展步調也不同,因此我們需要區域偕同努力,不同地區需要坐下來一起討論關於新興技術的看法,人工智慧是一項非常跨界的技術,我們不能違背不同國家的法規或指導方針,從而阻礙創新。要在鼓勵創新進步的同時最小化風險。二、彼此互相尊重差異。讓我們不要試圖將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這樣做的方式強加於他人。如果人工智慧法案現在必須成為全球所有人工智慧監管的基礎,是相當危險的,可能會疏遠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而將一些地區排除在外,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情況。
For Humanity的執行董事Ryan Carrier表示在設計人工智慧監管制度時,要充分考量人類風險的性質,例如道德、偏見、隱私、信任等等,以及從設計監管制度一直到監管增修等等,需要充分考量每個環節的所有風險,並進一步提出以人為本的監管方法,Ryan呼籲和要求需要多樣化的投入及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反饋,且要廣納多元性別、弱勢族群等需求,融入思想的多樣性、生活經驗多樣性。在人工智慧出現異常狀態時的風險也必須慎重考量,在監管同時也要設計當AI出現功能障礙或者出現異常時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Thomas Schneider最後提出總結:我們試圖監管什麼?什麼屬於監管範疇?什麼不屬於監管範疇?我們如何衡量與定義我們試圖監管的事物的概念?是我們要深思的與討論的內容,我們希望歐洲委員會產生的公約,可以具差異性能權衡各方意見、區域差異、發展狀況等,來因地制宜的訂定監管措施。
更多EuroDIG 2022會議資訊,可前往官網查詢 https://www.eurodig.org/
※指導單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II產業發展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