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022網路治理研習營實習學員 江O毅
本場次討論的是在2022年4月28日,美國與歐盟執委會等60國共同簽署並發布的「未來網路宣言」 (The Declar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文件中重申將促進一個開放、自由、全球化、可互通性、可靠和安全的網際網路,並包含五個主要原則,包括保護及促進所有人之人權、基本自由、推動全球化的網際網路、增進包容與可負擔的網路近用、促進數位生態系中的信任以及加強多方利害關係人網路治理。
第一位與談者是網路治理論壇IGF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多方利害關係人諮詢小組 MAG (Multistakeholder Advisory Group) 主席Paul Mitchell,他表示IGF從創立之初就以多方利害關係人治理模式為基礎關注公共議題,目的與「未來網際網路宣言」中希望加強的核心民主價值及普世人權一致。網路使用者的數量相對於2000年代初期的4億,現在已經成長到超過50億,過去將近三年的時間中,因為疫情的影響,更加展示了網際網路的價值,卻也帶給生活在絕對線下世界 (absolutely off-world) 的弱勢邊緣群體不成比例的影響,如何與這些人連結並確保他們的網路可近性也是「未來網際網路宣言」的目標;現在,IGF有24個充滿活力的議題小組,擴張到包含152個國家、區域、次區域及青年網路治理論壇,帶來了很多的關注,未來,IGF在網路治理的議題上將繼續擔任先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合作、腦力激盪,透過論壇思考網路安全、性別、網路架構的政策等議題,並支持「未來網際網路宣言」。
第二位與談者為英國電腦學會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BCS) 資訊安全專家小組Information Security Specialist Group(ISSG)主席Steve Sands,他表示:「未來網際網路宣言」的重要性在於重申並文字化已經過長久討論及關於如何形塑一個更開放全球網路環境的原則;歐盟執委會正在規畫今(2022)年稍晚舉行高層級的政治會議,邀集所有利害關係人,由來自不同社群的成員討論該如何實踐宣言中的五項原則,此會議著眼於盡可能拓展參與此討論的國家數量,提升可以公開實踐這些要件的利害關係角色數量,而最重要的是確保在過程中能有充分的時間跟空間具體討論實踐方案。
第三位與談人是進步通訊協會Association for Progressiive Communications (APC) 執行董事Anriette Esterhuysen,她認為:「未來網際網路宣言」在保障公眾性的部分差強人意。形成該宣言的過程中,多方利害關係人治理模式中由下而上發展的精神未被落實,也因此本宣言失去真正透過多國間、跨政府的溝通來獲得國際廣泛支持的機會,對於歐洲國家而言,由於有很澈底的被諮詢,他們在很多面向上更願意支持此宣言,然而對於印度、巴西、南非及其他南方國家 (Global South) 來說,本宣言更像是一個已完成的產品,只能被動選擇是否接受,並不真的有機會可以參與這個宣言的形成,因此他們更傾向不接受此宣言。
Anriette Esterhuysen認為,在形成國際合作的共識時,有兩種可能的工作途徑:其一,一個更由下而上的、考量多方利害關係人、更多國家實質參與議程設定的方法,風險是可能只能達成更少實質內容的共識,但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所謂的更全球性的共識;其二,類似美國與歐盟執委會本次形成「未來網際網路宣言」的工作模式,可能可以獲得實質內涵可觀的文件,但文件內容可能更難獲得廣泛支持;他並表示其實認為兩者皆有重要性,但更務實地看,如果此宣言真的想要更廣泛的社群支持,應該重新檢視凝聚共識的過程,用更開放、跨國、由下而上的方式,以爭取更多的合作空間。
第四位與談人是來自University of Aarhus的Kleinwächter,他呼應了Anriette女士的觀點,他認為「未來網際網路宣言」有很好的企圖,重申了網際網路開放性、包容性、非碎片化、透明、自由這些重要的原則,但就程序及實行的過程而言,有三個缺點:第一是矛盾、缺乏操作流程、與現存其他全球宣言脫節;矛盾指的是,宣言中提到支持強而有力的多方利害關係人治理模式,但這個宣言的形成過程中多方利害關係人或多或少被排除在外,因此讓宣言的公信力下降;其二,此宣言有好的原則,但缺乏國家、區域、乃至全球的層級上,該如何重新檢視這些原則的流程;其三,聯合國有數位合作路徑圖Roadmap on Digital Cooperation,國際上也另外有自由線上聯盟Freedom Online Coalition (FOC) ,本宣言最後有提到這些,但這個宣言與他們的關聯性,是平行的、可替代的、競爭性的哪一種關係並沒有闡明,因此讓人疑惑既然有這些現存倡議或合作方案,本宣言可以帶來什麼更近一步的行動?
第五位來自瑞士政府的Jorge Cancio,分享了尚未參與「未來網際網路宣言」的國家觀點,他由三個面向解釋為何瑞士並未簽署此宣言,包含瑞士並非歐盟成員,該國強而有力的共識決策傳統,以及做為一個已經是開放、自由、安全、單一、互用性、值得信任網際網路忠實的支持者,瑞士政府並不清楚參與本宣言的實際意義為何。首先,由於非歐盟成員,因此並未參與歐盟執委會討論此宣言的過程;同時,瑞士是一個小但對國際高度依存的國家,有很強的由下而上決策模式的傳統,試著在決定所有決策過程中,包含聽見、諮詢所有利害關係人,因此通常需經歷一個很長且困難的過程;最後,作為聯合國總部的地主國,瑞士跟聯合國有很強的連結,也對聯合國、IGF、EUDIG都強力支持,也對高層級專家小組樂觀其成,瑞士政府會盡最大努力去做到那些跟民主、人權相關的目標,對於參與宣言,則尊重國內的意見形成。
第六位與談者,來自義大利外交部的Riccardo Villa表示,義大利在2021年加入Freedom Online Coalition,這展現義大利政府積極的確保義大利不僅展現也提供對跨國參與主動的貢獻,Riccardo先生提到聯合國開放工作小組(Open-Ended Working Group,OEWG) 有個倡議叫做program of action on cyber,現在有60個共同締約國,義大利政府會繼續推動倡議,不僅對聯合國會員,透過兩國或國家群的方式,雖耗費很多時間、精力,但義大利堅定相信,確保一個穩定的平臺是政府應該採取的方式;最後,Riccardo先生對前面Steve Sands先生提到的今(2022)年稍晚將舉行的高層級政治會議,Riccardo先生希望更近一步,在會議中發展一些包含深化教育在內新的國家策略技巧。
最後一位與談者是英國政府的代表Nigel Hickson,他表示就英國思考未來網際網路,參與及思維的演進而言,這個宣言來的正是時候,程序確實如前面的講者所言並非那麼由下而上,但畢竟這是政治宣言,所以流程尚有討論空間,但目前的國際形勢而言,有其重要性,俄國在入侵烏克蘭前即表示過他們會加強ITU對網路治理的角色來取代ICANN的工作,及其他目前在做這部分的實體,他們會有效率的推動這種高到低的治理控制,為此,透過宣言重新確保自由、開放等原則是重要的。
綜上所述,大部分與談者認為內涵是好的,但過程有待改善,主要是多方利害關係治理模式沒有被落實,很多國家沒有參與簽署,但好消息是也有許多國家正準備簽署,且針對這些問題及不足的解決方案也正在著手進行。Steve Sands提到預計今年將有個高層級的論壇,處理如何著手相關後續,這件事情令人期待,應該從過去的發展記取經驗,凝聚更多國家的共識,或許要整合過去有的FOI、UN協議等眾多的網路相關倡議,也或許如前面提到的可以更少的原則來確保更廣泛的支持。
更多EuroDIG 2022會議資訊,可前往官網查詢 https://www.eurodig.org/
※指導單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II產業發展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