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022網路治理研習營實習學員 徐O為
本場次的主持人為 David Frautschy 。與談人包括布魯塞爾歐洲政策中心的Andrea Garcia Rodriguez、科學民意調查的Florence G’Sell、大學生JohannesThumfart 以及捷克工業和貿易部長的顧問Jaromir Novak。隨著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使用「數位主權」的概念,並推出一系列政策來控制網路的運作,但這對於網路的發展是有害?還是有益的呢?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主持人David Frautschy先提到網路無國界,但在網路治理上世界各國政府正將地理邊界的概念加於網路世界上,這對於網路基礎建設的影響是什麼?又會如何影響網路的運行?以上述問題為開場,展開一連串的討論。
布魯塞爾歐洲政策中心的Andrea Garcia Rodriguez率先發表針對全球化背景之下,如何進行網路治理以及歐洲應該採取什麼策略來因應網路安全與網路開放性的想法。第一,填補各方需求與知識缺口。歐洲公共行政部門、國家層面、地區層面、政府層面、學術界以及私人網路隱私安全的不同需求,學術界需要能夠提供研究見解,以便將其用於政策。政策制定者應幫助學者推動研究方向。第二,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攜手建設基礎設施,使基礎建設更普及。要能連上網路,基礎設施是必備條件,歐洲各地區網路建設與使用狀況之間存有差異,有些地區有光纖與5G覆蓋;有些地區則還停留在網速較慢的限制下,基礎建設的普及與均等是重要的。同時Andrea Garcia Rodriguez表示在數位主權的議題上,各國政府將地域國界的概念複製到網路虛擬世界上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網路空間治理方式。
Andrea Garcia Rodriguez進一步提出「我們需要建立哪些保障措施來保護網路自由?」的議題。他指出我們看到了越來越複雜的網路威脅形勢,尤其是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加強對網路空間的監控是有目共睹,實施嚴格的控制,以避免網路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學生代表Johannes Thumfart從何謂數位人權談起,內容中有各方意見對於數位人權議題的看法,同時提到科技人權、數據人權等人權議題。其中也提到歐洲數位人權的雙重關切 (Double concern) 議題,並回顧歐洲過去幾年來關於數位人權的行動:縮小投資缺口、使歐盟工業和技術能力適應競爭環境等,並舉法國總統目前實施的法案:籌碼法案、數位市場法、數位服務法、數據治理法、數據法為例討論其對經濟影響。也討論到歐盟美國數據傳輸和法律確定性問題,像是避風港(2000)、愛國者法案(2001)、斯諾登的啟示(2013)等隱私保密強化的思考案例。
科學民意調查Florence G’Sell表示,歐洲過度監管網路技術發展的做法正在傷害中小型企業,這會導致中小型企業失去與中國、美國等大型國家競爭的籌碼。同時認為歐洲數位主權的核心問題為歐洲數位產業和整個產業,主要是出口導向。促進數位主權可能包括任何形式的經濟保護主義。
捷克工業和貿易部長的顧問Jaromir Novak同意Florence G’Sell的觀點,網路空間的監管在兩三年內一團糟。現在有太多立法在歐盟層面獲得批准,對於想要與大型科技公司競爭的小公司來說,這可能真的是有害的。我們應該專注於減少障礙及監管,提升技術創新研發,因為它肯定會改變未來的網路。
本次會議探討世界各地對「數位主權」一詞的不同理解,並將該詞在歐洲的使用置於全球範圍內,討論將尋求確定與這個新術語相關的網路最大的機會和威脅。各參與者在會議中熱烈討論與數位主權相關議題,討論包括世界各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數位主權」一詞、歐洲主要參與者如何使用數位主權的術語、數位主權政策會如何損害網路基礎設施,又如何避免、地理邊界的劃定如何影響全球網際網路?等問題,而這次討論結果並無法取得共識,值得後續持續探討。
更多EuroDIG 2022會議資訊,可前往官網查詢 https://www.eurodig.org/
※指導單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II產業發展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