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人工智慧(AI)擴大了公共安全與監控技術能力,包括機器學習、人臉辨識等功能可自大量佈建在各個角度的道路攝影機、街道監視器,或甚至自家裝設的私人監視攝影機,抓取出更多可加值應用的資料,或者加強這些監控設備的效果。
而越來越多政府和企業在機場、娛樂場所、體育賽事、飯店、購物中心、大眾運輸站所、學校等公共空間應用AI,加強安全監控或協助執法。當然,結合人工智慧的數位監控技術不只是應用在抓出現行或潛在犯罪者,例如商店可運用此技術客製化來店顧客的專屬服務,或迅速辨識出VIP客戶並告知店員客戶偏好等。
在美國近期槍擊事件頻傳的推波助瀾下,不少政府、學校及家長團體開始思考是否更強化監控技術的應用,例如在公共場所出入口安裝結合感應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槍隻掃描儀器;而透過人工智慧的監控與預測所引發公眾對隱私侵犯的質疑,以及人工智慧在判斷方面的倫理議題,正是最具爭議的趨勢,也對未來整個智慧城市或智慧社會的發展具重大影響力。
本活動將探討公共空間運用人工智慧監控技術的應用、爭議與可能規範。
活動訊息
日期:2022年8月11日(四) 14:00-16:00
地點:IEAT國際會議中心 10樓1001教室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50號)
※本活動將同步線上直播
活動議程
13:40–14:00 報到
14:00–14:10 活動開場及演講1簡介
14:10–15:00 演講1:公共空間之人工智慧應用(含Q&A)
講者:張義明 總處長(凌群電腦 資安巨資暨智慧城市技術研發處)
15:00–15:10 演講2簡介
15:10–16:00 演講2:AI監控的爭議與法律規範挑戰(含Q&A)
講者:李建良 所長(中央研究院 法律學研究所)